中孚期货期权网
返回首页

国际期货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admin未知
经过150多年的孕育和发展,世界期货市场已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汇合而成蔚为壮观的大江大河。当今世界期货市场有五大特点值得注意。



一、规模不断壮大

世界期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可以从成交量的变化上看出。图1-1是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有关统计数据制作所得。该图反映了1993—2003年11年间全球进行集中交易的期货及期权的交易量(数据中未包括个股期货、期权交易量)。

第一个特点是10年间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1993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为10.60亿张,2003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65.64亿张,是10年前的6.1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51.9%。

第二个特点是交易量增长呈现加速趋势。自期货交易开展以来,全球期货、期权年交易量经过100多年,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登上10亿张的台阶;而第一次登上20亿张台阶是2000年,中间一共只用了7年;2001年,只用了1年时间,又登上了30亿张的台阶;2003年的交易量又登上了创纪录的65亿多张的新台阶,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第三个特点是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美国原本是世界期货交易的大本营,1993年之前,美国的交易量一直是超过美国以外的交易量总和的。1993年,美国以外的交易量总和第一次超过了美国。1993年,美国的交易量为5.217亿张,2003年为13.809亿张,10年间增长了165%。美国以外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5.384亿张上升至2003年的51.733亿张,10年间增长了861%。美国的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比例也迅速从1993年的49.2%滑落到2003年的21%。

二、金融产品成为期货市场的主角

金融产品已成为期货市场挑大梁的主角。尽管30多年来,商品期货、期权交易仍旧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低于金融期货、期权。图1-2至图1-7分别反映了2003年美国、非美国及全球各交易品种成交量的分布情况。

三、期权交费超过了期货交易

期权交易先从股票开始,逐渐扩散到其他品种;又通过与期货交易相融合,衍生出期货期权交易。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的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图1-8反映的是2003年全球期货(包括个股期货)与期权(包括个股期权)各自的成交情况。从数据对照看,全球期权交易量为51.42亿张,期货交易量为29.71亿张,期权交易量是期货交易量的1.73倍。其中,美国的期权交易量为11.30亿张,期货交易量为10.43亿张,期权交易量是期货交易量的1.08倍。非美国的期权交易量为40.13亿张,期货交易量为19.28亿张,期权交易量是期货交易量的2.08倍。

期权交易之所以迅速崛起并且超过了期货交易,与这种交易方式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和避险交易者有关。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正是这一分离,使得期权交易比期货交易更灵活,更能适合投资者的不同需求。

由于买进期权者不承担义务,只享受权利,因而损失是有限和可控的,但获取高收益的可能仍旧存在。这种情况对中小投资者及一些避险交易者特别具有吸引力。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可以将其视作为等同于买彩票之类的投资活动;对避险交易者来说,买进期权等于是买了份保险,所付的期权费等于是保险费。如果行情相反,最大损失也就是已付出的期权费,既不会有期货交易中追加保证金的风险,更没有爆仓之说;如果行情看准了,则可以在期权交易中得到的相应利润补偿现货中的风险损失。

对期权的卖方而言,相当于承担了保险公司的职能,卖出了一份保险单。尽管从理论上说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个风险并不会超过期货交易的风险,这是因为期权卖出方在卖出期权时已经收到一笔权利金作为险补偿。

更重要的是两者分离之后,大大丰富了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期权交易自身可以衍生出以往不存在的交易策略,比较经典的策略就有20多种;按照需要,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出期货头寸效应;如果与期货交易的交易策略相结合,产生的交易策略就更多了。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业余投资者,无论是大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无论是避险交易者还是投机交易者,都可以在这些纷繁的交易策略中各取所需。在如此的灵活性下,期权交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交易手段电子化

期货交易在19世纪中叶产生之时,通讯技术还非常落后,传统的期货交易只能采取集中公开喊价的方式。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期货交易的扩展,每当交易量有所扩展、交易场所无法容纳更多的交易员时,交易所就不得不另觅更大的场所,在美国,几乎所有历史悠久一些的交易所都因此而搬过家;通讯的落后也使场内交易者比场外交易者有着更大的时间和信息优势,以致于交易所的地域性特点非常突出。

期货市场对通讯技术的进步非常关注,并非常乐意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效率。从电报、电话到电脑,期货市场一直是最早使用它们的行业之一。通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也都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当人类进入电子时代后,期货市场更是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成立的期货交易所基本上都是在成立之时就采取电子化交易方式,一些老交易所在竞争的压力下也开始引进电子化交易方式。在竞争的推动作用下,电子交易方式终于被普遍接变,成为当今期货市场的主要交易手段。

交易所通过电子化交易不仅可以低成本地提升交易能力,同时可以向投资者们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种。互联网将交易者的计算机终端与交易所的交易主机直接相联后,不仅为交易者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准确度和更高的透明度,也打破了原有的时差界限和地域界限。电子化交易不仅大大促进了期货市场的发展,也改变了期货市场的传统格局,引发了期货市场的新一轮竞争。

正是在广泛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后,期货市场才迎来了全球性的大发展。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打破了原来的时空界限,使全球联为一体,期货市场的信息国际化,使价格发现功能、信息资源共享体现得更充分。

五、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

期货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期货交易所之间。尽管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但是,在通讯条件相对落后的过去,竞争通常局限于国内或邻近地区。然而,随着电子化交易方式的普及,竞争开始跨越国界,形成国际间竞争。交易所之间剧烈的竞争及竞争结果表现为:

(一)品种竞争

电子化交易以及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趋势,为交易所之间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铺平了道路。为扩大交易量,各交易所纷纷在品种设计上动脑筋,方法之一是复制或设计与他国类似的产品,供国内交易者交易。如日经225指数期货,不仅在日本有交易,新加坡和美国也有相应的交易。在近几年兴起的个股期货、期权交易方面,各国更是不遗余力地争打国际牌,直接以他国上市的股票作为交易标的。方法之二是在品种上努力创新,一些交易所不仅在传统的商品品种和金融品种上努力挖潜,还开拓出了一大批既不能归于商品也不能归于金融的新型期货交易品种。例如:各种商品指数期货,如CRB指数期货交易、橡胶指数期货、道•琼斯AIG商品指数期货;环保期货交易,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期货交易所(SFE)推出了全球第一张环保合约——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硫浓度期货合约;天气期货,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的热度日(Heating Degree Day,HDD)和冷度日(Coding Degree Day,CDD)期货和期权;更有甚者,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失踪后,都柏林的TmdeSports交易所随即制定并推出了与萨达姆被捕相关的期货合约。

(二)争夺国外交易资源

为争夺国外交易资源,一些交易所采用将交易终端推广至他国,甚而直接在国外开设交易所分所的方式。2004年2月8日,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在美国芝加哥的分所正式开张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件。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推出了美国国债期货,而这正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王牌交易品种。针对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纯粹使用电子交易平台、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急忙将美国国债的手续费降低70%以抵消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加速提高其电子化程度,并更加注重节约成本。而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的回应则是宣布从2004年7月12日起至年底把美国国债期货的手续费降为零,同时,还推出一项将与频繁交易者分享收入的方案,以吸引投资者在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交易。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分所还计划推进全球化进程,包括上市更多产品,如德国政府债券期货、欧元斯托克50种股票指数期货等,以及为美洲和欧洲的投资者提供无缝交易(seamless dealing)等。可见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和残酷。

(三)合纵联盟

一些交易所通过与他国交易所组成联网、联盟甚至合并来增强自己的地位。早在1984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就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合作开发了世界第一个可以互相对冲的交易系统(MOS)。该交易系统是针对两个交易所内完全相同的合约设计的,投资者可以在一个交易所内开仓而在另一个交易所内平仓,这一相互对冲制度不仅延长了交易时间,也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后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所、悉尼期货交易所之间也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在结盟和合并方面也有大量的例子存在。比如,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就是由原德国期货交易所(DBT)和瑞士期权及金融期货交易所(SOFFEX)合并而成的,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而泛欧交易所(Eimmext)则是由原法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英国的一些交易所通过合并或收购而成的。

(四)交易所改制上市

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摆脱原来会员制模式带来的决策低效率的弊端,不少交易所进行了改制,将非会员制模式的交易所改造为营利性的股份制公司模式,其中有些在完成改制后还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交易。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泛欧交易所、香港交易和结算所有限公司(由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合并而成)、新加坡交易所(由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合并而成)现在都是上市公司。
版权声明: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期货期权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认为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孚期货期权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微信扫码二维码 “零佣金”期货开户